在日常的IVPT实验过程中,我们可能会遇到所用到的离体猪皮皮片变色发黄的情况。出现类似这种情况时,很多实验人员就会产生疑虑,猪皮变色的原因是什么?此类猪皮皮片能否继续使用,是否会对后续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?
回顾我们之前透皮研究中离体猪皮活性的保存与挑战(点击链接查看详情)的推送文章,我们已经深入探讨了猪皮保存过程中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,其中,猪皮变色发黄可能是很多人会遇到的一种情况。导致离体猪皮发生变色现象的影响因素有很多,比如暴露在空气中、遭遇高温、潮湿或强烈光照、微生物活动等,均会加速猪皮浅层角质细胞中关键脂质成分(如神经酰胺、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)的氧化过程,最终导致猪皮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变色发黄现象。
对比评估对照组猪皮与发黄的猪皮的皮肤完整性,以确定发黄变色对猪皮皮肤屏障的影响。
扩散池
水浴锅
经皮水分流失测量仪(型号:TE-007)
皮肤电阻率仪(型号:ER-2310)
2. 分别测试皮肤的经皮失水值和电阻值,每组皮肤平行测量3次,记录实验数据;
3. 将测试后的皮肤取下,在相同条件下储存;
4. 将储存后的皮肤安装在扩散池上,在扩散池中加入生理盐水,同时让皮肤下表面与生理盐水充分接触,在32℃下平衡半小时;
将每组平行测量得到的数据取平均值,分别绘制对照组和实验组储存前后的经皮失水、电阻变化对比图,得到如下结果:
图1. 对照组经皮失水变化
图2. 对照组电阻变化
图3. 实验组经皮失水变化
图4. 实验组电阻变化
实验结果显示,实验组中除了第3组皮肤的电阻值略有下降外,其余各组(1、2、4、5组)的皮肤电阻均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,第1、2、5组的皮肤电阻增加尤为显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