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经皮给药制剂凭借其独特的优势,如有效避免首过效应、显著降低血药浓度波动,极大地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,已成为药物研发领域中的一个热门方向。伴随着经皮给药制剂研究的不断深入,一系列旨在评估其生物等效性的前沿新技术也不断涌现。
皮肤开放微灌流(dOFM)是一种微创连续采样方法,它可以直接在体内进入目标组织间质液,利用无膜探针进行取样。dOFM扩大了可分析物质的范围,可用于小分子/大分子药物,亲水/亲脂性物质,多肽,蛋白,抗体,结合药物与游离药物,转运体,酶,纳米载体和囊泡等的取样,有望在透皮给药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今天,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篇文献:《Evaluating Dermal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manic Effect of Soft Topical PDE4 Inhibitors: Open Flow Microperfusion and Skin Biopsies》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11095-020-02962-1,供各位老师参考,文章详情见下文。
特应性皮炎(AD) 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,其特征是皮肤出现湿疹斑块。在西欧和北美国家,儿童患病率为15-30%,成人患病率为2-10%,在发展中国家呈稳步上升趋势。磷酸二酯酶(PDE)-4抑制剂作为抗炎药物的开发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,大多数已评估的PDEA抑制剂都是口服给药,使用剂量受到与靶标相关的不良反应(如呕吐和恶心)的限制。皮肤疾病的局部治疗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,因为这种类型的局部药物递送可以更直接地到达皮肤靶标,并达到较高的局部皮肤浓度,同时保持较低的全身浓度,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。研究人员在之前的项目中将PDE4抑制剂设计成能够迅速从体循环中清除,同时在皮肤中保持足够的稳定,PDE4抑制剂在其结构中具有内置的“软点”,使其对肝脏和/或肝外代谢敏感,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体循环的暴露。
在这个项目中,研究人员确定了几种PDE4抑制剂,并在患者中进行了临床试验。结果显示,化合物LEO 29102在AD患者中显示出临床疗效,而化合物LEO 39652与空白对照相比没有效果。但是,皮肤穿刺活检药物浓度显示,这两种化合物都有较高的皮肤吸收,加之体外药效相似,两种化合物理论上应该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。
能够准确确定相关皮肤区域中的药物浓度,对于了解局部给药药物的PK/PD关系是很重要的。胶带剥离、皮肤活检和抽吸水泡等是常用的几种方法,但这些方法大都是侵入性的,需要大量的样品制备过程,并且存在无法区分游离药物和与组织结合的药物的问题。皮肤微透析(MD)是一种侵入性较小的方法,可以测量吸收的速度和程度以及真皮间质液中的游离药物浓度。然而,对于亲脂和/或大分子药物皮内取样,MD存在局限性。相比之下,皮肤开放式微灌流(dOFM)使用完全可渗透的网状探针,有助于克服MD存在的局限性,已成功用于研究皮肤药代动力学、皮肤生物利用度和皮肤生物等效性。
在本研究中,为了找出两种PDE4抑制剂LEO 29102和LEO 39652存在临床疗效差异的原因,研究人员探索了dOFM作为测量皮肤隔层中药物浓度的手段,将暴露水平与药效学反应标志物环磷酸腺苷(cAMP)联系起来。将临床配方应用于完整或屏障受损的人类皮肤样本,采集皮肤活检样本和皮肤间质液样本进行药物浓度测量,并通过测定皮肤活检中的cAMP水平来评估靶点结合情况。
离体人皮肤中的靶点结合
如图2 a所示,局部给药不同强度的LEO 29102 21小时后,皮肤cAMP水平在完整和胶带剥离的离体人皮肤中均显示出剂量依赖性的增加。胶带剥离皮肤的cAMP水平在所有剂量强度下都较高,表明PDE4抑制水平较高。局部给药LEO 39652后,皮肤cAMP水平与空白处理的样品相当,仅在胶带剥离的皮肤中略高。这一数据表明,LEO 39652强度制剂未达到PDE4抑制,或达到低抑制。组织学证实了胶带剥离去除了角质层,并通过苏木精/伊红染色对完整皮肤(图2b)和胶带剥离皮肤(图2c)进行了可视化。
dOFM测定间质液浓度
在具有完整角质层的人体皮肤切片中,三种评估剂量的LEO 29102的皮肤间质液(dISF)总浓度在施用后2-4小时至24小时内均可通过dOFM检测到。大约12小时后,所有剂量的dISF浓度都达到了平台,随后保持不变。施用24小时后,三种不同剂量的dISF浓度分别为100、360和1200nM。dISF浓度与给药剂量近似成正比。
在胶带剥离角质层的离体人皮肤上,LEO 29102施用剂量为4.25g/cm²。在此实验中,LEO 29102在2-4小时后达到最大dISF浓度,然后在接下来的20小时内浓度缓慢下降。24小时时dISF浓度为2200 nM,即比在相应剂量下在皮肤中测定的dISF浓度高约6倍。
LEO 39652用于胶带剥离角质层的离体人皮肤上,剂量相当于LEO 29102的中剂量(4.25μg/cm², 2.5 mg/g)。实验结束后8小时,原化合物和标志物(cAMP)的dISF浓度都在增加(图4)。在所有时间点,标志物(cAMP)的浓度都比原化合物的浓度高约10倍。8 h时原化合物和标志物(cAMP)的总dISF浓度分别为33和300 nM(图5)。
穿刺活检测量的皮肤浓度
LEO 29102 的皮肤浓度也通过打孔活检在平行部位的人体皮肤切片中进行测量,这些切片与dOFM部位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(相同的化合物、浓度和剂量)。皮肤穿刺活检检测到的LEO 29102浓度明显高于dOFM检测到的dISF浓度。三种不同剂量的LEO 29102(1.8、4.25和15μg/cm²)作用于完整皮肤后,活检浓度分别为0.69、12和25μM,约是dISF浓度的6.9倍、33倍和21倍。当中剂量(4.25μg/cm²)应用于胶带剥离皮肤时,皮肤穿孔活检测得浓度为32μM,约为dISF浓度的15倍(图5)。
在皮肤穿刺活检中测量了LEO 39652的原化合物和标志物(cAMP),LEO 39652在皮肤活检中的浓度也明显高于dOFM测量的dISF浓度。施用4.25μg/cm²后,原化合物和标志物(cAMP)的浓度分别为0.45μM和2.0μM,是dISF浓度的14倍和6.7倍(图5)。LEO 39652原化合物与标志物(cAMP)的比值在dISF中为9.9倍,而皮肤活检中为4.4倍。
在经过胶带剥离处理的皮肤中,通过皮肤打孔活检或dOFM测量的LEO 29102的总皮肤浓度明显高于LEO 39652(约高70倍),在相同剂量的局部应用后得出此结果(见图5)。
本研究探讨了两种外用PDE4抑制剂(LEO 29102和LEO 39652)存在临床疗效差异的原因,这两种药物在传统皮肤活检中具有相似的药效和相似的皮肤暴露。从使用dOFM测量的两种PDE4抑制剂皮肤浓度数据可知,LEO 29102显示出cAMP水平升高,而LEO 39652未显示靶点结合的证据。在屏障受损的皮肤中,LEO 29102的dISF浓度为2100 nM,而LEO 39652仅为33 nM。对于两种化合物,在皮肤活检样本中测得的浓度比在dISF中的浓度高7至33倍。我们可以得出结论,LEO 39652在AD患者中缺乏临床疗效可能与皮肤作用部位LEO 39652浓度过低有关。低皮肤暴露是由于相对较差的皮肤渗透和高皮肤代谢的共同作用,导致皮肤中化合物的快速清除。
该研究很好地说明了dOFM可以作为测量相关皮肤层、真皮间质液中药物浓度的替代方法。使用dOFM测量皮肤dISF中的总药物浓度,不会受到皮肤表面残留制剂污染的风险,并且样品制备简单。dOFM方法适用于建立PK/PD关系,并可用于预测局部候选药物的疗效。一些研究还表明,dOFM是研究皮肤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可靠方法。除此之外,在建立PK/PD关系或将皮肤PK数据与药物效力相关联时,应谨慎使用皮肤穿刺活检数据。
OFM开放式微灌流——质谱前端活体采样微灌流技术
奥地利JOANNEUM RESEARCH公司正在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(FDA)合作,建立一种评估外用制剂生物等效性的新方法。
可用于小分子/大分子药物,亲水/亲脂性物质,多肽,蛋白,抗体,结合药物与游离药物,转运体,酶,纳米载体和囊泡等的取样,同时分别检测PK与PD;
可以通过OFM直接在目标组织对所要分析化合物进行取样,然后进行随后的质谱检测,取样时间可长达48小时。
技术类型: